首页

妖晴

时间:2025-05-29 01:57:01 作者:自然资源部:2024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超229亿元 浏览量:61251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2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及预期。但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当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说,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组合使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蓝佛安说,2024年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5万亿元,持续保持较高的支出强度。

  同时,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资金用于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确保重点支出力度不减;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补充地方财力,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并督促地方将财力下沉基层,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蓝佛安介绍,今年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盘活闲置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指导地方依法依规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存量资金,保障财政支出需要。

  他还指出,总的看,当前基层“三保”呈现总体平稳、局部偏紧的态势。根据全国基层财力总量测算,“三保”底线是有保障的。以2023年为例,基层“三保”支出约占可用财力的五成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刚性支出,占可用财力的八成左右。局部地区“三保”压力增大,主要是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完)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医学专家受聘成为《柳叶刀》编辑顾问 将提升细胞治疗领域科研实力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银行理财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职责使命,落实国家区域建设发展战略,支持产业创新升级,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主要有三大实践。”刘峰表示,一是银行理财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二是银行理财助推经济绿色转型,三是银行理财推动经济创新发展。

国台办:正告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以武谋独”注定失败

北京10月15日电(张钰惠) 10月14日,由中央网信办联合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青团中央、四川省委网信委主办的2023“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在四川大学举行。

文化中国行丨你敬三分 我让三分 礼让出了“六尺巷”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科技自立自强技术攻关中来。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同时,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浙江省委科技委亮相,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

本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在“文化”上重点发力,9月23日举办的“央young风云会”活动,集结了优秀电影人、文旅产业精英、文化学者等组成智库,共同探索深度挖掘庐山“文化”时代价值的新方式,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外企在中国|江森自控张美:把供应链向中国以外转移 看不到太大优势

2004年,第一届F1中国大奖赛落户申城,从此,中国赛车运动开启了崭新的篇章。20年来,很多人因为这项赛事打开了视野,获得了机会,甚至改变了人生轨迹。彼时,上赛场内风驰电掣的赛车,就为幼年的本土车手周冠宇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一周后,他将在家门口出战,驰骋于梦想开始的地方。纪实电影《中国车手周冠宇》也将于4月19日同步上映,活动现场展映了影片精彩预告。(完)

相关资讯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开放 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实践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体现,是以更先进的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及其组合的优化,推动生产力不断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传统走向现代,也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传统生产力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多物质资源和化石能源。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产力逐渐呈现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开始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的产业为主要载体,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新”主要体现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所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质”主要体现在质量、品质、效率、效能等方面的大幅提升。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新质生产力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与生机活力。

热门资讯